好在刘姨和陈秘书在五楼住着,他们离得不远有事一个电话就来了。
她临出门前,又回头叮嘱姜斯年,“呦呦睡前要喝半杯温牛奶,最近讲过的绘本放在她房间第二个抽屉。”姜斯年笑着应下,替呦呦关好门。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帘洒进房间,姜斯年蹲坐在色彩斑斓的爬行垫上,任由两岁的呦呦像只欢快的小鹿般在他身边蹦跳。
积木散落一地,他正耐心地陪女儿搭建“童话城堡”,指尖灵巧地拼接彩色方块,目光却始终追随着呦呦挥舞的小手——每当女儿拼出一块歪斜的墙壁,他便会俯身轻声指导,用夸张的语调夸赞“这是城堡最坚固的堡垒”,逗得呦呦咯咯直笑。
还不到三岁的呦呦能清楚流利的表达,少不了平日里的培养,姜斯年会多和女儿沟通教她如何表达,并且乐于倾听呦呦的碎碎念,哪怕是一些没有意义的话,他也会挑着关键词回复女儿。
游戏过程中,他特意将难度调低,让女儿能更多地体验成就感,自己则甘当“配角”,在孩子的指令下扮演驮着宝石的“大象先生”,膝盖跪在地板上配合她稚嫩的剧情,额角的汗珠在暖光中闪着细碎的光,却浑然不觉。
呦呦蹦跳着要求,但玩了没几分钟就开始分心,小脚不耐烦地踢着地毯。
姜斯年没有责备,而是变魔术般从口袋里掏出贴纸:"坚持到最后的公主,可以得到魔法勋章哦。"他的声音低沉温柔,像在讲一个秘密。
呦呦眼睛一亮,重新投入游戏。这次她坚持得久了一些,虽然最后还是跑去玩娃娃屋,但姜斯年已经悄悄在奖励板上多贴了一颗星星。
陪伴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成长。
夜幕渐深,呦呦蜷缩进他怀里索要故事。
姜斯年关掉明亮的顶灯,转而点亮一盏暖黄色的床头小灯,让光线像蜂蜜般流淌在绘本的插图中。
他的声音仿佛被施了魔法:讲到大灰狼时低沉沙哑,模仿着小兔子的对话又变得软糯轻快,手指还随着情节在页面上比划出跃动的影子。
“爹地和姨姨讲故事是不一样的。”呦呦突然仰起小脸,手指戳了戳他的喉结,似乎想找出声音变化的秘密。
这个姨姨应该就是刘姨所说的房东太太。
姜斯年笑着捉住她作乱的小手:“哪里不一样?”
“姨姨的故事里有花香。”呦呦皱着小鼻子比划,“爹地的故事里...”她突然扑到他背上,“有轰隆隆的大怪兽!”
儿童房的窗户映出他们的影子——高大的男人背上趴着个手舞足蹈的小人儿,正在模仿他刚才夸张的拟声词。
玩了一会,呦呦又乖乖的听着故事,这个年纪的小宝宝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故事书里的奇幻故事刚好可以满足她们的好奇心。
呦呦的眼睛亮晶晶的,不时插嘴提问,他便暂停翻页,认真编出合理解释,甚至偶尔将故事线拐向女儿最爱的独角兽主题。
当讲到睡前必听的《月亮船》章节,他早已烂熟于心,却仍一字一句地念着,生怕漏掉某个能让呦呦安心的细节。
直到故事尾声,呦呦的眼皮开始打架,他的语调愈发轻柔,像一片羽毛缓缓落在宁静的湖面。
终于,呦呦的小脑袋彻底靠在他肩头沉沉睡去。姜斯年却不敢立刻动作,保持着环抱的姿势又僵坐了五分钟,直到确认女儿呼吸平稳均匀。
他这才小心翼翼地将呦呦平移至床上,替她掖好被角时,发现睡衣领口沾着一小块积木颜料,便用拇指轻轻拭去,动作轻得像在触碰一朵雏菊。
随后他俯身亲吻女儿的额头,低声呢喃“晚安,我的小公主”,才终于起身离开房间。
这些年,姜斯年变化了很多,从年少轻狂变的更加成熟稳重,在工作之余他也会看很多的教育书籍,和前世那个只知道工作用钱来解决一切的人相比,姜斯年现在更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姜斯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书籍,现在的呦呦乖巧听话,但他仍然不敢松懈,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是一个关键点,他哪一个也不能错过。
门铃声在安静的夜晚响起,姜斯年起身开门,估计是刘姨又回来了。
扶摇裹紧浴袍的领口,湿漉漉的发梢还在滴水,在走廊的地毯上洇开深色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