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的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先锋营如同鬼魅般在南阳城内外活动,散布“闯王天兵将至”、“官军粮草已断”等流言,制造恐慌。小猴的“地鼠”队成功混入城内,摸清了粮仓位置。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韩志雄亲自带队,利用钩索潜入城内,成功焚毁南阳府库一处重要粮仓!火光冲天,城内大乱!
消息传回,李自成大喜过望!对林泽更是刮目相看!他不仅完全采纳了林泽的“困城”策略,更在后续作战中,开始主动征询林泽的意见。林泽也不藏私,结合闯军实际,提出了更多建议:
· 建立简易情报分析: 建议设立一个专门的小组(由识文断字者组成),负责汇总各路斥候、流民带回的消息,进行初步筛选和印证,绘制更准确的地图(沈若溪被林泽推荐参与此事)。
· 加强新兵基础训练: 建议各营抽调老兵骨干,对新兵进行队列、号令、简单阵型(如防骑兵冲击的简易长矛阵)的强制训练,哪怕每天只练一个时辰。
· 规范缴获分配: 建议设立“缴获司”,统一登记、分配战利品,优先保障伤员和一线战兵,严厉惩处私藏行为(李自成将此建议交给刘宗敏执行,效果显著)。
· 重视工匠: 建议搜罗、保护随军工匠(铁匠、木匠、皮匠),建立“匠作营”,集中修复、打造兵器盔甲(王老栓被调入匠作营,发挥所长)。
这些建议,有的被李自成全盘采纳,有的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但无一例外,都让闯军的组织度、战斗力和后勤保障能力得到了切实提升。尤其是情报工作的改进,让闯军避免了几次可能的埋伏。新兵训练的加强,在后续攻坚战中减少了无谓伤亡。
林泽的名字,在闯军高层中迅速传开。刘宗敏起初对林泽这个“外来户”有些轻视,但在几次协同作战(林泽的先锋营负责袭扰、断后,表现出色)和看到其建议带来的实效后,也对这个年轻将领刮目相看,甚至主动找他喝酒(虽然被林泽以军务为由婉拒)。田见秀等将领也对林泽的见识和能力表示认可。
李自成对林泽的信任与日俱增。他不再仅仅将林泽视为一员善战的骁将,更视其为可以商议军机、谋划未来的心腹智囊!他时常单独召见林泽,或是在巡视营盘时特意到先锋营看看,与林泽并肩而行,谈论天下大势、闯军未来。他毫不掩饰对林泽的欣赏,甚至私下感叹:“若俺老李手下多几个林兄弟这样的人才,何愁大事不成!”
李自成的信任、器重和发自内心的赏识,如同暖流,逐渐融化了林泽心中最后一道冰墙。他亲眼目睹了李自成的另一面:
· 与士卒同甘共苦: 李自成生活简朴,与普通士兵同食同宿(至少在公开场合),不搞特殊化。他常在营中走动,与士兵交谈,嘘寒问暖,毫无架子。
· 心系百姓: 每攻下一地,李自成必下令开仓放粮,赈济饥民。他痛恨贪官污吏,对鱼肉乡里的土豪劣绅毫不手软。他提出的“均田免赋”,虽然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但确实让无数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百姓看到了希望。
· 知人善任: 他对林泽的破格提拔和信任,对刘宗敏等老兄弟的倚重,对田见秀等将领的放手使用,都显示出其用人之道。他虽然出身草莽,但胸襟气度,远非一般流寇首领可比。
林泽脑海中那些来自后世历史课本的、关于李自成“流寇习气”、“目光短浅”、“最终失败”的刻板印象,在现实的冲击下,开始动摇、模糊。眼前的李自成,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理想(尽管可能不完善)、有魄力、正在努力砸碎旧世界的枭雄!他或许有缺点(如有时过于依赖刘宗敏的武力,对长远治理缺乏系统规划),但他正在做的事——挑战腐朽透顶的大明王朝,试图为天下穷苦人开辟一条生路——本身就是一件惊天动地、值得投身其中的伟业!
一次深夜,李自成巡视营盘后来到先锋营,与林泽在篝火旁对坐。李自成望着满天星斗,语气带着少有的深沉:“林兄弟,你说…咱们这‘均田免赋’,真能成吗?这天下…真能变个样吗?”
林泽看着李自成眼中闪烁的、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共鸣。他沉声道:“闯王,事在人为!这世道已经烂透了!不砸碎它,百姓永无宁日!‘均田免赋’是人心所向!只要我们坚持打下去,打出个朗朗乾坤!让天下人都能吃上饱饭!让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再不能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这条路…再难,也值得走下去!”
李自成闻言,猛地一拍大腿,眼中精光爆射:“说得好!林兄弟!砸碎这烂世道!打出个朗朗乾坤!这话说到俺心坎里去了!” 他端起一碗浊酒,“来!干了这碗!为了咱们的朗朗乾坤!”
“为了朗朗乾坤!” 林泽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滚入喉中,点燃了他胸中的热血!
这一刻,林泽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最后一丝芥蒂和历史带来的“先知”偏见。他不再是一个冷眼旁观的穿越者,而是真正将自己融入了这个时代,融入了李自成掀起的这场旨在“砸碎旧世界”的滔天洪流之中!
他决定,不再纠结于历史的“结局”,不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要倾尽全力,辅佐眼前这位胸怀大志、知遇于他的闯王!用他的智慧、他的队伍、他的一切,为这黑暗的世道,砸出一束属于穷苦人的光明!为这“均田免赋”的理想,拼尽全力!
“闯王!” 林泽放下酒碗,目光坚定如铁,“末将林泽,愿为先锋!为闯王大业,为天下黎民,百死无悔!”
李自成看着林泽眼中燃烧的火焰,感受到了那份毫无保留的忠诚与决心,心中大慰!他用力拍了拍林泽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两张同样写满决绝的脸庞。一支穿越时空的利箭,终于彻底射入了历史的靶心,与这个时代最汹涌的浪潮,融为一体!归心闯营,林泽找到了新的信仰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未来的血火征途,他将与李自成并肩,在这崩坏的末世,奋力劈开一条通往“朗朗乾坤”的血路!
崇祯十四年,春寒料峭中已透出些许暖意。林泽的先锋营在闯营中地位稳固,成了李自成手中不可或缺的尖刀。休整月余,队伍兵强马壮(相对而言),但林泽深知,在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战斗中,这点人马远远不够。补充兵员,势在必行。
这日,他带着韩志雄、栓柱等几名亲卫,来到闯军大营外围一处规模庞大的流民聚集地。这里如同沸腾的泥沼,汇聚了从河南、湖广乃至更北边逃难而来的数万饥民。空气中弥漫着绝望、汗臭、疾病和劣质炊烟混合的刺鼻气味。人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大多空洞麻木,如同行尸走肉般挤在简陋的窝棚或露天篝火旁,等待着那点聊胜于无的救济粥水。
林泽此行,是为招募新兵。他并非饥不择食,而是秉承一贯的“宁缺毋滥”原则,亲自挑选。他需要的是有底子(如猎户、溃兵)、体格尚可、眼神中尚存一丝求生狠劲的青壮。
林泽一行人在流民群中穿行,目光锐利地扫视着。韩志雄魁梧的身形和腰间明晃晃的弯刀,让拥挤的人群下意识地分开一条缝隙,畏惧与麻木的目光交织在他们身上。
招募点设在几处粥棚附近。栓柱和阿牛大声吆喝着:“先锋营招兵!管饱饭!发兵器!杀官军!报血仇!有胆子的汉子过来!” 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有些单薄。一些青壮闻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和渴望,但更多的依旧是麻木和迟疑。
林泽并未参与吆喝,他站在稍高处,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头。突然,他的目光在一处不起眼的角落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