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采用开放式设计,落地窗占据了整面墙,将充足的自然光引入室内。浅米色的布艺沙发搭配一张圆形羊绒地毯,上面散落着呦呦的几本绘本和玩具。沙发对面的电视墙做了整面收纳柜,下层摆着呦呦的玩具箱,上层则是姜斯年的专业书籍和文件。
餐厅与客厅相连,一张可伸缩的实木餐桌足够容纳六人用餐。桌角都做了圆角处理,防止呦呦玩耍时磕伤。餐边柜里整齐摆放着呦呦专用的餐具,每一件都是食品级硅胶材质,边缘圆润光滑。
主卧延续了简约风格,一张宽大的双人床,床头柜上放着呦呦的睡前故事书。衣柜做了嵌入式设计,节省空间的同时也避免了棱角。最特别的是床头那盏可调光的阅读灯,是姜斯年特意为给呦呦讲故事时准备的。
儿童房则活泼许多,淡粉色的墙面搭配云朵造型的吸顶灯。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实木儿童床,护栏上雕刻着卡通图案。床边是整面墙的绘本架,高度正好适合呦呦自己取阅。角落里还摆着一个小型玩具厨房,是呦呦最爱的"过家家"道具。
呦呦的适应能力很强,对这里并不反感,甚至很新奇,在整个家里跑来跑去。
等她玩累了,就坐在玩具厨房前,小手认真地"翻炒"着塑料蔬菜,嘴里还念念有词:“给爹地做好吃的~”
姜斯年倚在门框上,目光柔和地注视着这一幕。女儿稚嫩的身影在阳光下镀着一层金边,与记忆中那个站在法庭被告席上的少女判若两人。他不由得握紧了手中的公文包,指节微微发白。
“宝宝,”他蹲下身,与呦呦平视,“爹地要去上班了,在家好好听刘奶奶的话好不好?”
姜斯年今天有一个重要的会,但他还是赶着先把女儿安顿好,再赶去公司。
呦呦抬起头,她放下塑料铲子,伸出肉乎乎的小手:“爹地抱抱!”
姜斯年将女儿搂入怀中,鼻尖萦绕着孩童特有的奶香。呦呦软软的小手拍了拍他的脸颊:“爹地上班,赚票票!”
“好。”他轻笑,亲了亲女儿的额头,“爹地赚了票票,就给呦呦买新绘本。”
刘姨适时地出现在门口,手里端着切好的水果:“小小姐,该洗手吃点心啦。”
姜斯年起身整理西装,最后看了眼正在认真洗手的女儿。阳光在她发梢跳跃,将每一根细软的发丝都染成金色。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命运的齿轮正在缓缓转向不同的轨迹。
“姜总,车已经备好了。”陈秘书的声音从玄关传来。
刘姨站在窗前,望着姜斯年挺拔的背影消失在电梯里,不由得叹了口气。她至今还记得离开港区那晚的荒唐场面——
姜家老宅灯火通明,二十多个仆人被召集到大厅。
姜斯年抱着睡眼惺忪的呦呦,面色凝重地宣布:“从今天起,姜氏集团破产清算。”话音未落,老管家手里的茶盏就摔了个粉碎,厨娘直接晕了过去。
“少爷...”老花匠颤巍巍地开口,却被陈管家一个眼神制止。
“不过诸位放心。”姜斯年抚摸着女儿的发顶,声音忽然柔和下来,“我已经为各位安排好了去处。”说着示意陈管家分发红包,“这些年,辛苦各位了。”
刘姨当时捏着厚厚的红包,看着里面那张足够她退休的支票,又看看少爷怀里懵懂的小小姐,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哪是什么破产。
“刘奶奶!”呦呦软糯的呼唤打断了她的回忆。小丫头举着个塑料蛋糕,献宝似的递过来:“给爹地哧!”
刘姨连忙蹲下身,接过那个根本不存在的"蛋糕":“小小姐真乖,等少爷回来就能吃到了。”
要是让老爷和夫人知道少爷带着呦呦过着这样的"苦日子",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大的动静来。
刘姨一边收拾着呦呦的玩具,一边忧心忡忡地想着。她至今记得临行前,汪夫人是如何千叮咛万嘱咐的——
“小小姐的奶粉必须是从瑞士空运来的,每天要喝三次鲜榨的有机果汁,衣服要用特制的婴儿洗衣液...”汪夫人拉着她的手说了整整两个小时,最后还偷偷塞给她一本厚厚的《呦呦公主养育手册》。
现在倒好,少爷不仅带着小小姐住进了普通小区,还让呦呦喝起了超市买的奶粉。刘姨看着茶几上那罐平民品牌的奶粉,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这要是让夫人看见了,怕是要直接晕过去。
她悄悄擦了擦眼角,心想这简陋的出租屋虽然比不上姜宅的奢华,看看正在给布娃娃"看病"的呦呦,忽然觉得,或许这样的平凡日子,对这对父女来说反而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