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苦笑了一下,没有解释。她看着沈聿白刚才触摸过的裂纹处,心中疑窦丛生。他指尖划过木料的触感似乎还残留着,带着一种奇异的、与他冷硬外表不符的……熟稔?
下午,试验继续。林晚按照不同配比制作了十几份胶泥小样,标注好编号。顾衍则利用他的专业仪器,帮忙测试小样的初粘性、拉伸强度和硬度。老李负责记录数据。
就在他们专注于试验时,一辆印着“聿晟精密仪器”标识的厢式货车停在了工作室门口。几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搬下来几台设备。
“请问林晚女士在吗?我们是聿晟精密仪器部的,奉命送设备过来。”领头的负责人恭敬地说。
林晚疑惑地走出去:“送设备?什么设备?”
“一台恒温恒湿材料应力测试仪,一台微米级显微成像系统,还有一台高精度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负责人报出几个专业名词,并递上一份签收单,“沈董吩咐,这些设备暂借给‘拾光’工作室使用,用于修复项目的材料性能测试。使用完毕后归还即可。”
林晚看着那几台一看就价值不菲的精密仪器,完全愣住了。恒温恒湿应力测试仪可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材料受力情况!显微成像系统能观察胶体渗透和微观结合状态!DMA能精确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频率下的模量和阻尼!这正是他们眼下最急需的设备!没有这些,他们的试验只能停留在粗糙的经验层面!
他……他不是走了吗?什么时候吩咐的?他明明听到她拒绝了!
顾衍和老李也走了出来,看着这些顶级设备,惊讶不已。
“沈董真是……雪中送炭啊!”顾衍由衷赞叹,“有了这些设备,我们的试验效率和精度能提升几个数量级!林晚,还不快签收?”
林晚心情复杂到了极点。她看着签收单,又看了看那些冰冷的仪器。沈聿白总是这样,在她最需要的时候,以她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强势地介入她的世界。他洞察她的困境,提供最精准的“弹药”,却吝啬于一句解释或关怀。仿佛她只是一个需要被“优化”的项目。
她最终还是在签收单上签下了名字。为了修复,她没有选择。
设备很快被安装调试好。在顾衍的指导下,他们开始对小样进行系统测试。冰冷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和生成的图谱,让古老的技艺与现代科技产生了奇妙的连接。试验效率大大提升,优化的配方方向也逐渐清晰。
夕阳西下,顾衍因为晚上有学术会议,先行告辞。临走前,他再次表达了对林晚工作室的赞赏和对后续合作的期待。
工作室里只剩下林晚和老李。老李看着那些昂贵的仪器,感慨道:“林工,这沈董……虽然人冷了点,但这手笔,是真帮了大忙!这设备,我们想租都租不到!”
林晚没有回答。她站在那台显微成像系统前,屏幕上正清晰地显示着一份表现优异的胶泥小样在金丝楠木微裂隙中的渗透和结合情况,效果远超预期。冰冷的机器映着她同样复杂难辨的侧脸。
沈聿白像一道无解的谜题。他冷酷、掌控欲强、用商业逻辑衡量一切。但他又会在她最绝望时伸出援手,在她需要专业支持时精准投递“武器”,甚至……在她狼狈不堪时递上一件大衣,在她胃痛难忍时默许她递上一杯水和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