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弹药,就有了抵抗敌军反扑的底气。
可是在这寇陵山上,最恐怖的不是敌人,而是自然环境。
此地是典型的热带山岳丛林气候,在高地上面,战士们的栖身之所,只有挖出来的猫耳洞。
白天,烈日炎炎,战士们如同生活在蒸笼中一般,备受煎熬。
到了晚上,山上面的温度陡然下降,寒风刺骨,我们的战士冻的牙齿打颤。
就连吃的饭,都得从山下做好,再抬上去。
方振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一天睡不到三四个小时,团里、营里不停地打电话,催促他下山,但是都被方振华拒绝了。
用他的话来说,我们的战士在受苦,我一个连长不睡觉,又能怎么样?
到了五月底,进入六月的时候,雨季到来了。
瓢泼大雨落在高地上面,积水灌进猫耳洞,战士们只能在雨水中过夜。
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很多战士们患上了急性关节炎,以及腰腿疼痛的毛病,他们有的人坐下了就站不起来,有的甚至要靠着拄拐站岗。
方振华和指导员商量之后,让情况严重的战士们去后方治疗。
可是没有一个人下阵地,哪怕是伤口发炎、化脓,哪怕是领导干部多次动员,他们也不下去。
用这些战士们的话来说,阵地上面需要人,走了一个人就少了一份力量,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坚持下去。
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宁,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哪怕是吃尽千般苦,哪怕是受尽万般难,也要誓死守卫住,这个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阵地。
作为连长,方振华在这个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
他们一连,就如同一根钉子,死死扎在寇陵山,绝不动摇。
在这个期间,一连的全体指战员们,先后打退敌人八十九次反扑,13、14、15号高地,如同泰山一般岿然不动,敌人没有占据一寸土地。
时间慢慢来到7月份,此时敌人终于打不动了。
到了7月10号,整个寇陵山的态势已经基本稳定,126团和边防团交接防务。
一连的战士们终于可以下高地了,他们在此坚持了六十六个日日夜夜。
战胜了敌人,战胜了老天爷,更战胜了自己。
整个一连,有一半的战士是被担架抬下去的,他们身上已经患有严重的关节疾病。
有三分之二的战士,患上了综合疲劳症,吃不下,睡不着。
每一个被抬下山的战士,方振华都要握一握他们的手。
当所有人都撤下去后,整个14号高地,只剩下两个人,方振华和雷凯华。
副指导员在防御时牺牲了,指导员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被抬上了担架。
看着一个个躺在担架上的战士,雷凯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连长,仗打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