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姒姨母二夫人的女儿,也与伯府定了亲。
而陆家本就没什么根基不说,他们一家离京多年,如今刚回京城,若是能攀上国公府这门亲,往后也能在京中安定下来,快速站稳脚跟。
现在京城的官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稍不注意就被人挤下来,背靠国公府,谁敢。
况且儿子陆淮待在翰林,也需要人提拔,恰巧姜姒的姨父就是翰林学士,到时姜姒与陆淮结亲,谢二爷难不成能够袖手旁观。
陆夫人心里暗自盘算着,既然这事已经定了,那得先要些实在的好处才是。
姜姒出身卑微,料她也不敢反抗。
正在这时,有婆子匆匆过来禀报,说谢夫人来了。
陆淮快步过去,向苏氏见礼,笑得温和。
“谢夫人,赵夫人,姜姑娘,今日暑热,一路辛苦了,快些进屋吧!”
苏氏上次见陆淮,还是一月前,见陆淮知礼识趣,她对这个将来要娶姜姒的青年格外满意。
儿子读书争气,女儿又许配了青梅竹马的好人家,她自觉半生圆满。
只剩这个妹妹留下的孩子,姜姒性子绵软,又长在国公府,虽容貌美艳,偏偏只是个寄人篱下的亲戚。
官宦人家瞧不上外甥女,商贾人家她又怕人家有所图。
她一直担心姜姒的姻缘,没想到竟遇到了陆家。
苏氏心里欢喜,笑着道。
“无碍,下午日头没了上午的毒辣,马车上又放着冰,倒也不热。”
众人进屋,一一见礼,才坐了下来。
陆淮的目光不自觉的看向姜姒,他原本也如母亲一样,看不上姜姒,读书多年,他心里自然带着读书人的傲气。
且在徐州时,他父亲是徐州通判,除了同知,数他父亲官位最高。
不知多少人明里暗里巴结,多少夫人想把自己的闺女往他身边送,那些商户女,他看都不看一眼的。
可自从中了进士,入了翰林,他渐渐明白,想要熬出头比登天还难,若是不想些法子,翰林中中了进士却一生在那里当个七品编修的人不要太多。
那些人,同样也是进士出身,难道他们没有学识,心中没有抱负,只不过是没有这样的契机。
现在国公府就是他的契机,一旦抓住,不愁没有一飞冲天的机会。
他自从打听到翰林学士谢大人是国公府庶子,就早已偷偷摸清了谢二爷家中的情况。
连赵夫人拉线牵媒,也是他让父亲暗地使的计策。
不过没想到,姜姒有些在他意料之外。
无它,姜姒长得仙姿玉貌,令人难以忘怀。
“姜姑娘。”
他看向姜姒,唤了她一声,声音温柔。
想到母亲跟他商议之事,陆淮心跳得更快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