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
裴开鸿让她坐在沙发上,眉眼里仍是和善的笑。
“您想和我说什么?”檀笙问。
“很久没听过你弹琴了,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再给我弹一遍。”
出乎她的预料,裴开鸿并未直接回答她的问题,竟让她弹琴。
檀笙一头雾水,看不透他的用意。
她来到那把古琴前,调音前,问道:
“您想听哪首?”
裴开鸿:“《高山流水》。”
檀笙点头,听到不是需要特定调弦的曲目,她选用最常见的正调定弦开始耐心调音。
调弦完毕,她坐在琴凳上,深吸一口气,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面前的古琴上。
《高山流水》也是古琴曲中知名度较高的曲子,提起它,许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难觅、心意相通。
然而,要弹好这一曲目并不简单。
书房香炉继续燃着一柱香,琴音流转,婉约缓和的音韵仿佛也随着沉香亭亭升起,弥漫开来。
曲目已被她弹过上百遍,灵活的指尖在琴弦上拨动——
左手打击琴弦,是清风吹过苍木,树叶沙沙作响,清脆短促;
右手快速弹响同一琴弦,乐音连绵,是潺潺清泉涌动,奔流不息。
拂奏,打音,按音,泛音……
檀笙屏息凝神,轻阖长睫,娴熟的技巧如同一个慢镜头,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子期的知音之交。
她纤细的身板仿佛绷着一根弦,情绪宣泄进一把古琴中,弹奏出高山雄厚,流水宽广,崇高的理想与无常的生命……
曲终,音乐消逝,静谧的书房却仿佛仍有音符流转,余音绕梁,久久难以释怀。
“好啊,今天我也是听到什么叫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了。”
裴开鸿大笑,鼓掌,苍老疲惫的脸上浮现出一个吃力的笑容。
檀笙浅笑,“能让您喜欢,我也很荣幸。”
“你既然能弹这首曲子,想必知道什么是知音难觅……”
裴开鸿顿了顿,忽然话锋一转,说:
“交友如此,婚姻更是如此——小姑娘,你说实话,你和阿烬结婚,是不是他强迫了你?”
从古琴到她和裴烬的婚事,裴开鸿不过一句话的功夫就转折了话题,还那么一针见血。
檀笙一怔,没想到裴开鸿竟已经看出来了,心脏怦怦乱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