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续写。
话说自闺蜜黛玉仙逝之后,宝玉亦如醍醐灌顶般顿悟,决然出家,离开了那曾充满回忆的大观园。如此一来,紫鹃在这大观园中便彻底失去了依靠。如今的紫鹃,年岁渐长,早已不复当年那年轻丫鬟的模样。贾母也已驾鹤西去,想要再回到贾母身边,已然是绝无可能之事。况且这大观园中再无昔日疼惜她的主子,每日里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心中更是愁苦不堪,令人不忍直视。
宝钗对待紫鹃倒是颇为仁慈宽厚。她本就端庄大气、聪慧过人,深知黛玉与宝玉之间的深情厚谊,也明白紫鹃对黛玉的一片忠心。故而,看在黛玉与宝玉的面子上,宝钗对紫鹃多有照拂,从未曾有意为难于她。然而,每次与紫鹃碰面时,宝钗那细腻的心思便会被勾起对黛玉和宝玉的回忆,那些过往的种种,有甜蜜、有悲伤,交织在一起,让她心绪难平。渐渐地,为免心中惆怅,紫鹃与宝钗见面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
那一日,惜春毅然出家,宝玉的母亲王氏便吩咐下人将那些没有主子的丫鬟们集中起来,安排到与惜春一处代为修行,紫鹃自然也在其中。此时的紫鹃,不再似往日那般形容憔悴。今日,她更是格外用心地打扮了一番,虽妆容精致,可眉宇间却依旧萦绕着那一抹淡淡的哀伤,让人看了不禁心生怜悯。
自然,这一抹淡淡的哀伤全然不为宝玉之母王氏所喜。王氏向来讲求规矩与体面,如此哀愁之态于她而言,实乃不合时宜。她望着惜春与紫鹃那沉浸于哀伤之中的模样,心中满是不满,言语之间亦不自觉地增添了几分挑剔与训斥。不过,王氏终究是个顾全大局之人,她深知在当着惜春以及宝玉丫鬟等人的场合下,断不可随意发作。毕竟惜春亦是贾府中的小姐,倘若在众人面前对其行为加以斥责,难免会落下话柄,有损贾府声誉。于是,王氏强压着心中的不悦,面色虽略显阴沉,却终究未将那即将脱口而出的责备之语道出。她只是微微蹙着眉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满与无奈,静静地凝视着惜春和紫鹃,心中暗自盘算着日后寻个合适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