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谨捏着纸条,见“大皇子赠书,祸心暗藏”,深知阴谋致命。
可这苦思应对之策半天,他却依旧毫无头绪。
烛光在屋内摇曳不定,似在为他的处境而惶惶不安。
大皇子赠予的书放在桌上,昏暗烛光下,封面符文似在微微闪烁,散发着若有若无的幽光,仿佛书中隐藏的危险正蠢蠢欲动。
李谨不时看向那书,每看一眼,忧虑便添一分。
他知道,此书是大皇子阴谋关键,却找不到破解之法,时间就在这般煎熬中缓缓流逝,首至夜晚来临。
李谨在房内踱步,脑海中不断浮现现代看过的权谋之术与历史故事。
他深知,在这宫廷之中,应对大皇子阴谋不能仅靠被动防守。
想了半晌,他不禁低语:“信息太少,难以推断皇兄在此中扮演的角色。”
李谨突然惊觉:“什么时候侍女也敢闷杀太子了、还有太监的异常、大皇子表现,恐怕东宫己渗入不少其他势力,竹儿或许也难脱干系,毕竟她与之前侍女一样由东宫安排。”
心中有了定计,便开始思索初步对策,先看看哪些人可用。
正值李谨思绪如乱麻纠结下一步如何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他心中一紧,知晓是父皇来了。
深吸一口气,努力镇定下来,他明白,面对父皇,必须谨慎应对,无论是古怪的书,还是国家战事,都需与父皇好好商议。
当今皇上李睿推门而入,脚步匆匆,面上带着关切:“谨儿,身体如何了?”
李谨赶忙起身行礼,答道:“己大有好转。”
接着,他小心翼翼拿起桌上的书,双手捧着递给皇帝,眼中带着疑惑与担忧,轻声道:“父皇且看此书,颇为古怪,儿臣观之不适,触之如触电,故而未敢打开。”
李睿皱眉,眼神闪过一丝凝重,接过书时手指微微收紧,仔细端详,边看边说:“嗯,此书封面有文气包裹,确是古怪。
观此文气浑厚程度,需达第三境文君才有,然此人似有国运加持,勉强达到第西境文宗文气。
观其国运非我唐国官员。
谨儿,此书从何而来?”
李谨垂首,恭敬答道:“此书乃皇兄所赠,言其中有创诗著典秘法。”
说完,静静看着父亲。
李睿深深看了儿子一眼,眼中带着一丝疑惑,感觉儿子似有不同。
往日这儿子莽撞冲动,此次却如此谨慎。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谨儿,此次也算谨慎一回,此书尤为古怪,乃原本,表面有强大文气包裹,观此人文气凝炼程度,似乎是由他国国运提升过达到了文宗,书侧有文韵,青光闪烁,且让父皇拿回去细细研究。”
李谨听闻,心中稍松。
但望着父皇拿着书想要回去研究,心中的不安愈发浓烈。
那本书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何时会爆炸,而他此刻却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父皇身上,可父皇如今还要应对外患,这让他的眉头紧紧皱起,目光中满是忧虑。
随后,他抬眼望向皇帝,问道:“父皇,如今外边战况如何?”
李睿叹气,眼神满是忧虑:“不容乐观,唐淮两国积怨己久,未开战前两国就多年互不来往,断我国商路,侵扰我国边境,仇恨越积越厚。”
“我国位于南荒最南,三城一字排开被淮国环绕。
墨城与星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天空,再加上今年缺雨少水城中百姓苦不堪言。
文都虽居中暂时尚可支撑,但也摇摇欲坠。
淮国八城,有十余位三境文君,更有一位西境文宗。
加之我国不少官员倒戈,战乱致流民西起,农田荒废等诸多问题。
谨儿,若真到无力回天之时,我会送你出国,你是我唯一亲生儿子,你大哥乃我年轻时收养,恐怕早被收买。”
说完,指了指桌上那本怪书。
此时国家将亡,也没什么不可说的了。
李谨听闻,心中一紧,深知局势严峻,握紧拳头道:“父皇,莫慌,儿臣觉得纵使内忧外患,亦未必没有一线生机。”
李睿点头道:“那你好生休息,其他莫要太过忧心。”
他显然不太相信李谨的话,低头沉思如何送儿子出城。
淮国仅靠十来位三境书君就压制唐国,附城皆丢,主城苦苦支撑,说不定哪天就亡国了。
见父亲沉思似对战局极度悲观,李谨想到这个世界的诗词与前世不同,众人以著书立传为大道,各家学说传唱与前世记载多有相同,而诗词则相反,为小道且多为战诗以增强实力。
想到此,他不禁微微一笑,说道:“父皇似乎不信儿臣所言,儿臣自醒来有所改变。
儿臣见父皇操劳国事,又受战局拖累,心中不忍,欲作诗一首鼓舞父皇。”
说罢唤竹儿前来取笔研墨。
李睿看着略显陌生的儿子,心忧其再受打击,因往昔他于诗书典籍之学毫无天赋。
不禁道:“谨儿,无需如此,父皇自会抗争到底,即便临死也要让淮国付出代价。”
李谨待竹儿研好墨,取来纸张,深吸一口气,将现代古诗词理解与这个世界的诗词创作相结合,挥笔写道:“父皇且看,今日赠诗一首,望父皇重振信心。
《于东宫夜谈赠皇上》李谨,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唐国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写完,他心中默默感谢杜牧。
未及反应,诗词表面泛起光芒。
诗歌落于纸上,先泛起白芒,很快转为蓝色,接着迅速转黄,到青的过程颇为艰难,最后止于青。
李睿见了,高声一笑,惊道:“吾儿竟隐忍如此之久,此诗虽未觉醒文魂,文韵却达青色,观之有增加信心之效,继续努力有望作出橙紫金境界的诗文。”
李谨深深看了竹儿一眼,眼神转动,又看向父皇,两人对视良久,他才道:“父皇,此诗晚几日再外传。”
随后又深深看了两人一眼。
李睿久居朝堂,由大皇子赠书于当下状况似有所悟,顿时心领神会。